中国“户外战甲”火了,拿下海外千万级订单!

“血肉苦弱,机械飞升”。当这种赛博幻想照进现实,曾经只存在于概念中的“人体增强”科技正加速落地。
现如今,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正以可穿戴的形态,将超越生理极限的可能带入大众生活。
一般来说,这类外骨骼机器人都带有基础智能识别功能,既能服务于登山、徒步等户外场景,也能满足健康生活辅助需求。相比工业级与医疗级外骨骼的高昂成本,它靠轻量化、高性价比和便捷性立足,甚至有产品的价格已下探到了千元级。
也正因如此,它在市场中的潜力逐渐释放、爆发。根据QYResearch报告统计,2025至2031年该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9.6%,2031年全球销售额预计突破40.4亿元。
2025年,更被业界认为是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元年。当越来越多玩家涌入这片蓝海开疆扩土,哪些出海品牌正凭实力俘获消费者?

图源:Ascentiz
成立时间:2017年
所属公司:程天科技
国家/地区:中国
产品:可互换模块化设计的外骨骼
最新融资:B轮融资
程天科技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同时也是全球首个消费级外骨骼厂商。
据了解,成立之初,团队选择以小切口打开行业局面,将目光锁定在失能人群集中的医院。医疗领域门槛不低,对产品专业度要求同样严苛,所以先打磨出成熟的医疗端产品,后续再开发日常端产品才更顺理成章。
靠着这样的研发思路,程天成功建立技术壁垒,商业化步伐随之逐步加快。今年3月,程天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这笔资金重点用于具身智能外骨骼技术研发迭代,以及海内外市场拓展。
而Ascentiz正是程天科技依托自身医疗级外骨骼技术,面向海外户外运动爱好者打造的品牌。该品牌针对性解决传统外骨骼笨重、携带不便、功能单一等痛点,贴合现代人对健康生活与户外活动的需求,通过轻量化、场景化定制的产品设计,让普通人也能轻松使用。
今年9月,Ascentiz在Kickstarter推出全球首款模块化外骨骼。截至目前,这款产品已获得2004人支持,众筹金额达226万美金(约合1609.39万元)。

图源:Kickstarter
据悉,该产品的设计核心是两个可互换模块。H模块可为上坡攀登与长途跋涉提供动力,能抵消至多65磅负重,还能将腿部力量提升35%。依靠这个模块,徒步者登顶可节省一半时间和三成体力,在平地上甚至能达到每小时17.4英里(约28公里)的冲刺速度。
用户轻按按键即可切换到K模块,这个模块内置减震器,高强度运动时能为关节和肌肉提供缓冲。同时,为双腿提供至多216磅的支撑力,让跌倒风险降低40%。
这两个专业级模块分别对应髋关节与膝关节需求,用户可自由切换,适配不同活动场景的需求。过去人们往往需要在瞬间爆发力和长距离耐力之间做取舍,而这款产品让用户不再受单一模式限制,是一大突破。

图源:Dnsys
成立时间:2020年
所属公司:动思创新
国家/地区:中国
产品:膝关节外骨骼、髋关节外骨骼
最新融资:未知
Dnsys(动思)成立于2020年,是北京动思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智能可穿戴品牌。
据悉,品牌核心团队集结了来自北航、九号、大疆等机构的机器人专家,在人机交互、医工结合、商业运营及康复医学领域积累了扎实经验。
团队聚焦创新型人工智能外骨骼解决方案的研发,希望通过技术优化人们的移动出行体验。目前,已成功研发出下肢动力外甲,以及配套的智慧操作软件平台,产品覆盖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键发力部位,构建起完整的产品技术矩阵。
2024年4月,Dnsys在Kickstarter发布了一款针对户外徒步场景的外骨骼「Dnsys X1」,最终众筹金额近119万美元(约合867.51万元),市场反响热烈。
不过 ,X1的辅助功能主要集中在髋关节,通过电机从大腿后侧发力,实现腿部的抬起与前推动作。当时不少用户提出反馈,希望膝盖部位也能获得类似的动力辅助。
基于这样的用户需求,「Dnsys Z1」应运而生,同时这也是世界首创膝关节外骨骼。该产品在今年9月成功完成众筹,支持人数超1959名,总众筹金额高达234万美金(约合1665.82万元)。

图源:Kickstarter
这套装置由两个铰链式外骨骼单元构成,每个单元重量为1.5磅(约680克),便携性较强,可直接装入背包,且每条腿的安装过程仅需15秒。
同时,每个单元内配备450瓦电机,借带衬垫的支撑结构,将动力传递至小腿后侧与大腿部位,同时实现大腿的抬起前伸与小腿的助推动作。
此外,装置搭载双核240MHz处理器,运行在处理器上的AI算法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逐步熟悉用户的运动模式,进而自动切换辅助模式,适配行走、跑步、骑行、跳跃、蹲下、坐姿及站立等多种活动场景。
目前,Dnsys在海外市场销售的产品也以「Dnsys X1」和「Dnsys Z1」为主,售价区间在749至899美元之间。

图源:Hypershell
成立时间:2021年
所属公司:极壳科技
国家/地区:中国
产品:Hypershell X系列户外动力外骨骼
最新融资:Pre A轮融资
品牌方舟了解到,极壳科技成立于2021年,旗下品牌Hypershell主攻消费级外骨骼产品。其做外骨骼的设计灵感源自《攻壳机动队》,它能增强人的动作,突破极限,并将自由意志提升到新的高度。
此外,极壳创始人孙宽在外骨骼、机器人硬件等领域深耕多年,其核心团队都是在机械工程、运动算法、人工智能和嵌入式系统等领域行业老兵或技术骨干,拥有DJI、Nothing、小米等企业的工作背景。
凭借这样的团队基础,极壳早早看到了行业早期的痛点:当时市面上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大都用于B端主导的医疗康复领域,价格高昂且专业壁垒太强,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沉淀,市场渗透率极低。
针对这一问题,极壳给出的解法是:像「马斯克造火箭」一样做产品;像「大疆」一样做品牌。
对此,极壳认为,想复刻大疆的成功,外骨骼机器人得先找到需求潜力大的蓝海场景,靠垂直突破立住品类认知。而外骨骼设备具备助力、减负、增强耐力等功能,与户外场景高度契合。

图源:Hypershell
经过调研,极壳最终锚定硬核户外细分市场,围绕户外场景和目标人群开发产品,以此建立“户外外骨骼”的品类认知。
沿着这个方向,在2023年,极壳成功推出全球首款消费级外骨骼产品“Hypershell Go X”。这款产品在Kickstarter众筹,一个月内便从2638名支持者那里筹集到123万美元(约合875.04万元)。
产品众筹成功后,极壳迅速推进量产环节。2024年8月,极壳成功建立了 Hypershell X供应链。到了今年1月,Hypershell X不仅完成量产,还实现了全球范围的交付,让产品真正触达海外用户。
截至目前,Hypershell在美国官网销售4款Hypershell X系列外骨骼产品,价格在999美元到1999美元之间,全面覆盖城市通勤、户外运动、专业摄影、极限探险和科研考察等多种场景需求。

图源:Moonwalkers
成立时间:2018年
所属公司:Shift Robotics
国家/地区:中国
产品:轮式外骨骼
最新融资:未知
Shift Robotics成立于2018年,总部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
创始人张恂杰是来自中国浙江的一位工程师,其带领的团队成员基本上都有卡内基梅隆大学、密歇根大学等高校,或Nike、DJI、劳斯莱斯、特斯拉等企业背景。在外骨骼、人形机器人、鞋类设计、先进电机与电池控制及制造领域,都有着极强的专业实力。
品牌方舟了解到,张恂杰研发Moonwalkers的灵感,源自他的日常通勤。此前每天早晨,他都习惯骑滑板车去公司。一次险些发生的交通事故,让他开始认真琢磨其他通勤方式。
他发现,市面上现有的代步工具都有明显短板。滑板需要专门练习才能用好,滑板车使用时风险偏高,自行车虽高效却不方便携带。反观步行,虽然简单又自由,速度却实在太慢。
这让他忍不住冒出一个想法:“要增强步行能力,而不是取代步行”。于是他决定研发一款产品,既能提升步行效率,又不会改变人们原本的行走习惯。
Moonwalkers也由此诞生,2022年11月,其在Kickstarter上完成众筹,获得33万美元(约合235.04万元),支持人数达570名。
作为世界首款轮式外骨骼设备,它能辅助并增强人类运动能力,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走得更远、更快,也更轻松。

图源:Moonwalkers
与传统轮滑鞋不同,Moonwalkers作为一款AI驱动的智能鞋,核心逻辑是增强步行,而非替代步行去滑行。它能通过AI步态系统,实时捕捉使用者的步幅,还能自动调节350W电机的助力大小;使用时不用专门学习平衡,几秒钟就能快速上手。
简单来说,Moonwalkers能应对各种复杂地形,但轮滑鞋的使用场景却相对有限。
靠着这套产品逻辑,Moonwalkers不仅被《时代》杂志评为2023年最佳发明,还在全球市场建立起品牌认知。
目前,品牌推出两款核心产品:「Moonwalkers」和「Moonwalkers Aero」。前者主打全地形适配,适合户外各类路况;后者走的是轻量化路线,机身更小巧、运行更安静,专为高密度城市通勤设计。两者定价分别为999美元与1399美元,覆盖不同用户的需求场景。

图源:ULS Robotics
成立时间:2018年
所属公司:傲鲨智能
国家/地区:中国
产品:髋关节增程动力外骨骼机器人
最新融资:B轮融资
傲鲨智能(ULS Robotics)创立于2018年,是一家基于外骨骼技术平台的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其核心团队是全球较早投身外骨骼机器人研发的群体,在机器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算法、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人机交互、机器视觉等多个核心技术方向,积累了扎实的设计与研发经验。
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傲鲨的多款外骨骼机器人曾亮相电影《流浪地球2》。今年5月,傲鲨更是接连完成两轮融资,资金将主要投向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的产品线拓展与量产工作。
时隔两月,在7月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傲鲨正式推出首款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VIATRIX。
这款髋关节增程动力外骨骼机器人基于自适应AI算法打造,核心作用在于帮助使用者节省体能、延长运动距离、提升运动表现,适用于日常活动、户外运动及健身训练等多种场景。

图源:ULS Robotics
此外,产品采用业内首创的浮动式髋关节架构,打破传统结构的局限,让穿戴者在获得运动增程助力的同时,能轻松完成抬腿、下蹲等各类动作,实现全场景动作适配。
在外观设计上,VIATRIX跳出传统外骨骼以黑灰为主的色调束缚,提供玫红、亮黄、紫色等8种个性化配色选择,兼具科技与时尚感,能自然融入日常穿搭。
对此,创始人徐振华也透露,2025年是傲鲨智能进军消费场景的元年。而根据公开消息,傲鲨多款全新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已陆续进入试制与量产的关键阶段。
目前,傲鲨已在德国、加拿大、阿联酋、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17个海外国家及地区搭建起销售网络。这一布局,也将为其后续消费级外骨骼产品的海外拓展铺路搭桥。
从当前品牌布局来看,户外场景已成为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的核心破局点。
品牌们纷纷聚焦登山、徒步等高频场景,以轻量化设计、场景化定制攻克传统外骨骼的使用痛点,让“人体增强”技术在户外场景中率先实现落地。
回顾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外骨骼机器人与无人机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无人机曾是军用领域的专属装备,但如今早已走进大众生活,成为航拍、户外探索的常用工具。
而现在,外骨骼机器人也正从工业、医疗等专业领域逐步延伸至消费端,千元级产品的出现更是大幅降低了消费门槛。
当资本持续涌入、技术日趋成熟与消费需求升级形成合力,这款曾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钢铁战衣”,能否成为下一个引爆市场的消费风口?
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