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狂揽13亿,又一潮玩黑马要上市了

Labubu的现象级爆火,刺激名为“潮玩”的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席卷。
站在时代潮头的泡泡玛特,将这波淘金红利稳稳收入囊中,凭借半年净赚47亿的华丽成绩单遥遥领跑。
而在泡泡玛特的身后,无数行业头部玩家同样正虎视眈眈。一边循着泡泡玛特的足迹加速全球化扩张,一边如雨果春笋般闯入资本市场。
来自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便是其中的一股后浪。
狂揽13亿,TOP TOY冲刺IPO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着一个“安卓人”、“苹果人”的热梗,即片面地对二者分别冠以“低级”和“高级”的标签,根据消费行为划分三六九等。
实际上,早在成立之初,TOP TOY便提出类似的“潮玩界安卓&苹果”概念。当然不同于上述引导对立的争议化叙事,这指的是泡泡玛特如IOS系统一样采用闭环生态自供自给,而TOP TOY则希望自身如安卓系统般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立足。
彼时,泡泡玛特顶着千亿市值登陆港股,一举点燃了市场。而在风口中诞生的TOP TOY,则决心要走一条不同于泡泡玛特的道路。
如今五年过去,泡泡玛特凭借Labubu这一现象级爆品再度引爆行业热度,如苹果称霸手机市场般稳居中国“潮玩一哥”的宝座。而已成为潮玩界的一股中坚力量的TOP TOY,也成功来到了IPO大门前。
图源:TOP TOY
公开信息显示,TOP TOY于9月26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计划募资约3亿美元,用于增强IP孵化运营能力、深化全球布局、强化品牌建设等。
作为名创优品集团2020年12月孵化的独立品牌,TOP TOY提供超过6000个SKU,主打盲盒、积木和手办等系列产品。
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TOP TOY一直维持着高速增长的业绩态势。2022~2024年期间,GMV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TOP TOY是中国增长最快、年FMV突破10亿元历时最短的潮玩品牌。
2025上半年,TOP TOY实现营收13.60亿元,同比增长58.5%;净利润达1.80亿元,同比增长26.8%。
从产品端来看,TOP TOY构建了一个丰富的IP矩阵,旗下拥有17个原创IP,以及迪士尼、三丽鸥等43个授权IP。
可以看到,尽管起步较泡泡玛特、52TOYS等头部玩家要玩,但TOP TOY的成长速度却极为惊人,短短不到五年便跻身中国第三大潮玩品牌。
图源:TOP TOY
纵观一众同行,泡泡玛特和布鲁克均已顺利上市,52TOYS尚处于冲刺阶段。而TOP TOY则曾在2022年公开表示将单独上市。如今三年之期已到,也同样如约站在了IPO大门前。
正如上文所言,泡泡玛特的发展模式如同IOS系统,以孵化和运营自有IP为重心打造闭环生态;而52TOYS的核心逻辑则在于供应链为王,像安卓系统那样以开放平台的姿态拥抱海量多元的IP。
但这样的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高昂IP授权费带来的盈利能力瓶颈,二是过度依赖单一销售渠道,三则自有IP矩阵薄弱,缺乏品牌忠诚度。
内忧外患之下,TOP TOY亟需走出舒适区。上市,不仅仅是基于行业竞争态和业务发展需求的综合考量,更是为了解锁一种差异化的增长故事。
出海,潮玩品牌的必由之路
同为潮玩界不可或缺的中坚势力,TOP TOY很难不被拿来和泡泡玛特作比较。
谈及泡泡玛特的成功,便不能不提其全球化扩张之路。2020年在港交所风光上市,身价突破千亿的它,在两年后迎来市值暴跌至150亿港元的至暗时刻,又在2024年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在这跌宕起伏的历程背后,海外业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支柱性作用。
而TOP TOY此番上市所构想的增长故事,同样离不开海外市场这块肥肉。
截至2025年9月19日,TOP TOY拥有299家门店,其中海外门店共15家。在今年3月份,TOP TOY披露了“中国潮玩,逐浪全球”战略升级计划,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投入100亿资金,覆盖全球100个国家核心商圈,开设超1000家门店,并与本土品牌成立“中国潮玩出海联盟”。
图源:TOP TOY
在这一野望的驱使下,上市融资也为了给TOP TOY海外扩张提供“弹药”,为这场道阻且长的拉锯战做好夯实的后备力量。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潮玩品牌而言,出海正在由选择题蜕变成必选题。而Labubu的现象级爆火,再度加剧了TOP TOY登陆国际舞台的迫切性。
当然,出海也并非一蹴而就之事。相比泡泡玛特等早早扎根市场的强力选手,TOP TOY直到2024年才姗姗来迟。
去年8月,TOP TOY以印尼为首站开启出海进程,凭借店中店的形式入驻了母公司名创优品的雅加达旗舰店;同年10~11月,TOP TOY先后在泰国曼谷和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核心商圈正式开设线下门店,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市场。
图源:TOP TOY
公开信息显示,其中泰国首店首月额便实现销售百万,马来西亚二店则突破150万,且在短时间内便实现盈利回本。
随着全球化战略官宣后,TOP TOY的出海进程在2025年按下了加速键,将触角伸向了更为成熟的日本潮玩市场。
8月30日,TOP TOY日本首店在东京池袋Sunshine City正式开业,首日销售额即突破1100万日元,其中旗下Nommi系列产品成功掀起了一波抢购热潮。
图源:TOP TOY
当然,对于TOP TOY而言,这还仅仅只是其海外扩张之路的开始。在它的蓝图里,未来海外业务将成为核心增长点,销售占比也计划将提升至50%以上。
从上述出海动作可以看到,TOP TOY采取的是由近及远、由试水到深耕的策略。
首先以文化接受度较高,国内头部潮玩玩家早早开路的东南亚市场为起点,借力名创优品积累的全球渠道与供应链优势,通过大店带小店的轻资产模式快速启动,再逐一辐射至周边国家。
在东南亚市场初步站稳脚跟,积累一定的品牌声量后,TOP TOY趁热打铁盯上了日本这一“深海市场”,依托当地IP商业化的成熟生态,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圈层,为后续拓展更多市场造势。
从扎根本土,TOP TOY的路还很远
TOP TOY在海外进场虽晚,但却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从年轻的东南亚蓝海,到成熟的日本市场,TOP TOY的每一步都迈得稳且扎实。而这背后,依托的不仅仅是循序渐进的市场拓张计划。
品牌方舟了解到,TOP TOY并没有急于同泡泡玛特等头部玩家正面碰撞,也没有循着它们的出海轨迹亦步亦趋,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轻、更快的开放式道路:将国内已经市场验证的“潮玩安卓模式”,借助名创优品的全球渠道与供应链网络进行高效复制。
在IP策略上,TOP TOY延续了国内“潮玩集合平台”定位,一方面积极与迪士尼、三丽鸥等全球知名IP合作,借助授权IP自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渗透快速打入市场;另一方面则通过收购潜力IP与内部孵化,构建原创IP护城河以沉淀更深厚的品牌资产。
图源:TOP TOY
当然,TOP TOY并没有完全生搬硬套国内的发展路径,而是进行了本土化改良。
具体来看,其授权IP系列产品主要是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时,将中式美学与西方元素巧妙融合,打造一系列种类丰富的盲盒、积木、毛绒玩具等;而自由IP产品则针对不同市场偏好进行差异化设计,精准打击目标消费人群。
以Nommi为例,该系列产品主打治愈系路线,瞄准18~25岁的女性用户。这些毛绒娃娃多身穿洛丽塔风格服饰,拥有可爱的娃娃脸与嘟嘟嘴,再搭配全球首创的三副可动眼珠结构,可灵动切换神态,整体设计精致。在二次元文化盛行的日本市场,精准迎合了年轻女性的审美,是以一经上线便引发抢购热潮。
图源:TOP TOY
而在渠道端,TOP TOY在线上以独立站为核心阵地,针对不同国家建立多个站点,精准触达不同市场消费者;在线下则依托母公司名创优品的全球化资源优势,深入各国本土的核心商圈以及潮玩文化聚焦地,打造线下快闪店和实体门店,构建多元化的销售网络。
复制了“明星带货”的策略,例如在泰国市场邀请顶流明星Lisa带动三丽鸥等授权IP的销售。这类动作为其快速打开了本地市场知名度,与Nommi的出海策略形成呼应。
整体而言,母公司名创优品的出海经验基础上,TOP TOY通过IP+渠道+供应链+营销的本土化组合策略,稳步布局并扎根海外市场。
不过现阶段,TOP TOY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在海外市场还只是一枚新兵。虽然在供应链等层面具备一定优势,但也存在着授权依赖、自有IP影响力不足等隐患。品牌在海外市场长期生命力以及用户忠诚度,仍有待市场考验。
在潮玩这片热闹而拥挤的赛道,TOP TOY作为后来者,凭借丰富的IP生态和强供应链优势,实现了弯道超车,成功站到了IPO的大门前。
随着行业的竞争态势日益加剧,TOP TOY的野心也进一步辐射至海外市场。但出海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选择走不同于泡泡玛特的差异化道路的它,能否在未来谱写出丰满而动人的全新增长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