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预售百万美金,安克投资的无人机火了!

其中,大疆以70%的市场份额高居榜首,在无人机领域拥有绝对的统治力。
然而,在巨头的阴影下,有一个品牌「HoverAir 哈浮」却默默耕耘了十年,最终凭借“飞行相机”的概念实现侧翼突围,拿下近470万美金众筹,成为Indiegogo 2024 年度十大热门众筹项目。
那么,面对行业巨头的强势垄断,HoverAir是如何实现侧翼突围,成为无人机市场里的一匹黑马?
品牌方舟了解到,HoverAir成立于2014年,隶属于零零无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智能机器人技术公司,其创始团队来自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及Google、Facebook、Twitter等科技大厂。
彼时,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壁垒森严,后来者难以逾越。
一方面,由于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因素,大疆、Parrot、道通等头部企业具有先发优势,完全掌握了市场主导权。
另一方面,当时市场上的主流设计是在无人机的画质、续航、避障等性能方面做文章,以“飞得更高、看得更远,拍得更清晰”为卖点,既加剧了技术内卷,也在无形中提高了使用门槛。

图源:HoverAir
但在HoverAir的创始人王孟秋看来,“90%以上的内容创作者的航拍诉求都可以在500米,最远1公里内解决掉,根本不需要飞那么远。”
于是,他决定从侧翼突围,将产品打造成一个“可以飞的摄影师”,让消费者彻底解放双手,无须跟普通无人机一样需要人工遥控,从而降低使用门槛,吸引更多的普通用户和内容创作者。
2016年10月,HoverAir推出了首款智能无人机——“小黑侠”(Hover Camera Passport),不仅采用更安全的封闭式旋翼设计,还能实现自动悬停、跟脸拍摄、随手抓取等功能,且重量仅为242g。
凭借独特的理念优势和技术创新,HoverAir一面世就赢得了热烈的反响。据报道,小黑侠在上市首年内就售出了4万台,销售额超亿元。
之后,HoverAir又陆续推出了HoverAir X1、HoverAir X1 Smart,HoverAir PRO、HoverAir PROMAX等产品,在“飞行相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此,HoverAir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据报道,HoverAir已累计研发投入超过6亿元,其团队研发人员占比接近50%。

图源:HoverAir
在HoverAir看来,与航拍无人机不同,飞行相机的镜头是朝内的,是一种第三人称视角的生活记录体验,其核心卖点是“不飞”,服务的是那些想要无需主动操作设备,也能拥有无人机视角来记录生活瞬间的消费者。
因此,如何让用户解放双手,更简单、更快速地记录生活,成为了HoverAir的研发主线。具体而言,HoverAir主要在安全性、智能性和在和便携性上下功夫,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
以HoverAir的「HoverAir X1」为例,不仅采用全封闭螺旋桨设计和碳纤维外壳,将机身重量(含电池)降至125 克,还对操控模式进行优化迭代,提供悬停拍摄、渐远退飞、行星环绕、运动跟随、冲天俯拍5种智能拍摄模式,能够实现即开即用、手掌起降、自动跟拍、一键出片等功能。

图源:HoverAir
在“更小、更轻、更智能”三大优势下,HoverAir一炮打响了“飞行相机”的概念。2023年双11中, HoverAir X1开售10分钟就突破了百万销售额,全平台销售额突破千万大关,在各大平台的单品销售榜上位居第二,仅次于大疆。
除此之外,HoverAir也颇受资本青睐,不仅拿下金沙江创投、IDG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还拿下了安克创新百万美金的股权投资。截至目前,安克仍持有HoverAir 5.0635%的股权。
与众多消费电子硬件前辈一样,HoverAir一出生就瞄准了海外市场。据报道,目前HoverAir的海外营收占比已达到7成。
公开信息显示,大疆以70%的份额高居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榜首,市场高度集中,而Skydio、Parrot等欧美品牌具有本土优势。那么,HoverAir作为后来者是如何快速打开海外市场的呢?
HoverAir给出的回答是:利用众筹出海积累种子用户,并因地制宜开拓目标市场。
首先,在众筹项目启动前,HoverAir会通过达人营销、社媒推广等多种方式,借助海外主流社媒平台的流量优势,进行充分的市场预热,吸引潜在用户的关注和兴趣。
其次,HoverAir非常注重众筹的本土化策略,会结合当地的流行文化和语境,进行内容创作和推广,构建出高度契合本地用户需求的使用场景,从而消减新品牌进入海外市场的隔阂感,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图源:Indiegogo
比如说,针对欧美市场,HoverAir会以当地盛行的骑行运动和滑雪运动作为场景切入点,采用大量的动图和视频进行对比,突出产品的便携性、智能性等拍摄优势。最终,HoverAir的新品「X1」以超180万美金的众筹总额,拿下了Indiegogo平台2023年全球第二的集资纪录。
之后,HoverAir又在Indiegogo上推出HoverAir X1 PRO和X1 PRO MAX两款产品,上线首日就募集了超过200万美元,众筹总金额约470万美金,收获近6500名消费者支持。

图源:Indiegogo
而在日本市场,HoverAir则专门推出了限定版本X1 Smart,将产品重量压缩至99克,并以“不受《民用航空法》监管、无需许可证”为卖点,最终在日本本土众筹平台Makuake上收获了2.1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73万元)的金额支持,打破了该平台相机类目的历史记录。

图源:Makuake
同时,HoverAir团队还会定期向支持者更新生产进度,包括生产进度、装配进展及发货时间表等。这种及时透明的沟通方式增强了用户的信任感、期待感,也进一步巩固了HoverAir真诚、负责的品牌形象。
总而言之,利用众筹,HoverAir不仅吸引到一批对创新充满热情的种子用户,还实现了产品低成本的高效迭代。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也能帮助HoverAir更好地理解不同市场需求,使之更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偏好。
而除了众筹外,HoverAir还开通了亚马逊及独立站等线上渠道,并积极参加CES、IFA等线下展会,逐步搭建完善的品牌销售网络。
Similarweb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HoverAir的官方独立站月访问量达21.1万。其中,直接流量和自然流量分别占比28.82%、23.31%。
可见,有相当一部分用户是直接通过输入网址、书签收藏、关键词搜索等方式访问网站,HoverAir在海外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而这也与HoverAir灵活的营销策略离不开关系。

图源:Similarweb
一方面,HoverAir积极布局海外主流社媒平台,包括YouTube、Facebook、Instagram、X等,通过“场景营销+达人合作+社群传播”的组合拳打法,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的品牌传播矩阵。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全球骑行爱好者和滑雪爱好者已过5亿人和1.3亿人,其中欧美国家的爱好者合计占比超过60%。
因此,HoverAir通过聚焦骑行运动和滑雪运动这两个本土化需求场景,并与美国滑雪/滑雪板运动协会合作,成为其官方飞行摄像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Similarweb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HoverAir独立站的社媒流量占比达23.03%。其中,Youtube和Facebook是主要的社媒流量来源,分别占比63.55%和28.1%。

图源:Similarweb
在Youtube上,HoverAir除了和传统的科技类达人合作外,还邀请了许多户外骑行、滑雪等领域内的达人进行创意拍摄、产品评测、内容创作等,借助他们的个人影响力触达不同细分目标客群,迅速打开品牌话题度和知名度。
以和户外评测博主@DC Rainmaker的合作为例,其Youtube账号虽然只有58.1万粉丝,但博主本人不仅是一名资深的骑行爱好者,还有丰富的户外拍摄经验,频道内主要围绕运动相机、运动手表、无人机等户外电子产品进行深度测评,与HoverAir的产品高度契合。
视频中,@DC Rainmaker不仅从性能参数、功能模式、定价、等多方面对产品进行深度测评,还根据不同环境进行实地评测,并拍摄了多组极具视觉震撼感的短片,最终为品牌收获了28万次的高质量曝光。

图源:Youtube
此外,HoverAir还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两个万人小组,并通过社群营销维持粉丝活跃度,如日常帖文、话题互动、粉丝投稿等,加深品牌与用户间的情感链接,增强用户粘性。
“公司名叫零零无限,是因为两个0拼起来就是∞,象征着企业虽然从零开始,但是拥有无限可能”,创始人曾在访谈中解释道。
面对高度集中的市场,HoverAir就是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通过理念创新和技术研发,在巨头阴影下走过十年,从而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成功占据一席之地。
HoverAir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