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舟获悉,近日,欧盟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割草机器人启动反倾销调查。此轮调查源自欧盟官方网站发布的立案通知,投诉方为Husqvarna Manufacturing CZ s.r.o.。
通知指出,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割草机器人售价过低,导致欧盟产业受损。按照欧盟相关程序,该案须在14个月内完成,若需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将在公告发布后7至最多8个月内作出。
此次调查所涉及的产品为无需人工直接控制、可在草坪、公园或运动场自主完成割草作业的割草机器人,范围还包括其运行所需的配套设备,例如充电站、边界线或无线导航组件等。根据欧盟立案公告,涉及产品的信息及产品范围意见需在公告发布10日内提交。
在贸易规则体系中,“反倾销”是指某一经济体出口产品的价格低于其在本国市场的正常价值,或低于生产成本,从而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损害。
对此,进口国可依法展开调查,在确认存在“恶性低价卖货”、并造成本地企业受损后,才有权采取额外关税等措施进行反制。
调查期间,企业需提供详尽的成本、售价、出口合同、供应链结构等资料,用以证明自身没有低价倾销;政府和行业组织也需提供市场结构、价格水平及产业竞争的客观证据,作为评估的依据。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CCCME)表示,将依据企业意愿组织全行业开展集体应诉,协调法律团队进行材料整理、数据校对及市场证据收集,确保在调查中呈现完整且准确的事实依据,以争取对产业有利的裁决。CCCME同时呼吁投诉方与欧方调查机关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本案取证全面、结论透明。
行业专家指出,欧盟的指控缺乏事实基础。公开贸易数据显示,中国机器人割草机出口至欧盟的平均单价为207.3美元,比中国对全球市场的平均出口单价144.6美元高出约43%,而欧盟市场的零售价格也普遍高于中国国内市场,因此并不符合“低于正常价值销售”的倾销构成条件。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欧盟是中国割草机器人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占出口量的40%以上。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些产品已实现无边界导航、高精度定位等功能,还可通过预设编程进行“草坪图案打印”等作业。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割草机器人出口额达到10.1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0%。
在欧盟发起调查后,中国主要制造商之一九号有限公司(Ninebot)回应称,调查对其整体业务影响有限,其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核心竞争力来自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和用户体验,而非单纯的价格竞争。
部分业内人士还认为,拥有较强资本实力和全球运营经验的头部厂商,反而可能在调查期间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
近期,欧盟持续对中国多项产业展开贸易限制措施,包括对企业收购案的审查、对新能源产品的调查等,导致中欧产业链关系愈发受到关注。
业内人士提醒,如果把正常的市场竞争夸大成所谓的“安全威胁”,或者用保护主义的方式来处理(比如限制进口、加高门槛),这样做反而会破坏原本的市场规则,让企业的成本变高,并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
作者✎ Summer/品牌方舟
声明:此文章版权归品牌方舟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amz123hap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