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超1900亿港元,屈臣氏的经营现状与挑战 | 出海零售专题

如今,电商巨头亚马逊持续拓展线下版图,沃尔玛也在不断丰富场景体验,更有众多DTC品牌将线下门店作为开拓消费需求、升级购物体验的重要支点。
可以说,线下零售早已超越“买卖场”的传统定义,正围绕供应链效率、场景创新、会员生态等维度,展开一场悄无声息的行业竞争。
本专栏将以全球视角切入,以沃尔玛、好市多、塔吉特等零售巨头为样本,通过拆解门店网络背后的供应链逻辑、解析商业模式内核、剖析核心竞争优势,结合最新消费数据与行业趋势,呈现全球线下零售的发展全景,为品牌全渠道布局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参考。
作为全球领先的健康与美妆零售集团,屈臣氏自1828年在香港创立以来,已从一家药房发展为横跨亚洲与欧洲的国际零售网络。凭借广泛的门店覆盖和多元化的零售形态,屈臣氏集团长期位居全球最大健康与美容零售商之列,并在亚洲市场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同度。
目前,屈臣氏集团在全球经营超过1.6万家门店,业务遍及亚洲、欧洲超过25个市场,品牌门店以美妆、护肤、个人护理、健康产品为核心,同时通过会员体系和数字化平台强化用户粘性,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售体验。
作为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零售商,屈臣氏依托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差异化的产品组合及数字化能力,在价格竞争力、购物便利性和会员运营等方面建立了行业优势。
本篇文章将聚焦屈臣氏集团的整体零售表现展开介绍,涵盖其发展历程、市场布局、业务规模,以及在竞争激烈的健康与美妆零售行业中的核心优势与挑战,帮助大家深入理解这家拥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国际零售巨头,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活力和领先地位。
1、发展历程
(1)1828–1945年(早期发展)
1828年,屈臣氏前身“广东大药房暨汽水厂”成立,1843年迁至香港并更名为“香港大药房”。1871年正式使用“A.S. Watson & Company”名称。
到19世纪末,屈臣氏已在中国和菲律宾开设门店,并在香港建设工厂,生产药品、香水和日用品。1903年,屈臣氏蒸馏水业务启动,成为公司重要产品线。
(2)1963–1989年(并购和市场扩张)
1963年,和记黄埔集团收购屈臣氏控股权。70年代,屈臣氏通过收购百佳超市(ParknShop)和玩具零售商Peter Pan扩展零售版图。1980年代进入台湾、澳门、新加坡及重返中国内地市场,逐步确立其亚洲零售地位。
(3)1990–1999年(区域布局与多元业务)
90年代,屈臣氏收购电器连锁品牌丰泽(Fortress),并在中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快速开设“Watsons The Chemist”。1998年,创立屈臣氏酒窖业务(Watson’s Wine),并进入机场免税零售。1999年,屈臣氏出售冰淇淋业务,集中资源发展核心零售和饮用水业务。

图源:屈臣氏
(4)2000–2009年(欧洲扩张与门店规模拓展)
2000年进入英国市场,收购Savers。2002年收购荷兰Kruidvat集团,旗下品牌包括英国Superdrug、欧洲ICI PARIS XL和Kruidvat,使屈臣氏成为欧洲主要健康美妆零售商。
2004年收购德国Rossmann 40%股权,新增数百家门店。2005年收购Marionnaud和The Perfume Shop,扩张高端香水和美妆零售。至2009年,屈臣氏在中国门店突破500家,Rossmann门店突破2000家。
(5)2010–2019年(全球化与品牌整合)
2010年,屈臣氏会员卡用户突破1500万。2011年,中国门店数突破1000家。2014年,淡马锡以约440亿港元收购屈臣氏近25%股份。此后,集团继续通过新开店与并购巩固在欧洲及亚洲市场的优势地位,并统一视觉识别系统,加强“Watsons”作为核心品牌的影响力。
(6)2020年至今(全渠道零售与品牌升级)
近年来,屈臣氏加速数字化和全渠道零售布局,结合门店与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体验。2023年集团推出全新品牌形象,强调年轻化与信任感。
截至目前,屈臣氏集团在全球28个市场拥有超过16,500家门店,涵盖Watsons、Superdrug、Rossmann、Kruidvat、Marionnaud、ParknShop、Fortress等多个品牌,是全球最大的健康与美妆零售集团之一。

图源:屈臣氏
2、经营状况
根据官方数据,屈臣氏集团在2024财年实现稳健增长,总营收达到1901.93亿港元,同比增长4%。EBITDA为163.95亿港元,同比增长1%。
截至2024年底,屈臣氏门店总数达到16,951家,H&B会员规模达到1.7亿人,独家商品销售占比维持在36%。同店销售保持稳定,东盟与欧洲市场带动增长,中国区表现承压。线上业务持续扩张,订单配送效率提升,线上营收占比进一步提高。

图源:长江和记有限公司
根据2025财年上半年财报,屈臣氏集团营收为988.40亿港元,同比增长8%;EBITDA为79.74亿港元,同比增长12%。
从区域表现来看,中国区营收同比下降3%,EBITDA利润率由4%降至2%。亚洲其他市场(不含中国)营收同比增长12%,菲律宾、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市场成为主要增长引擎;欧洲区整体营收增长8%,其中东欧市场增速达16%。
上半年,屈臣氏集团门店总数为16,935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中国区优化低效门店数量下降至3,630家,东盟及欧洲继续扩张。会员规模进一步增长至1.74亿人,同比增加7%,会员消费贡献保持在64%左右。整体H&B同店销售增长4.5%,其中亚洲(不含中国)增幅达6.4%,欧洲为4.5%,而中国区则下降1%。
此外,屈臣氏持续强化线上与可持续运营战略。中国区门店数量由2024年底的131家扩张至394家,线上营收占比同比提升2%,并推出1.1万个可持续产品SKU,同比增长13%,契合绿色消费趋势。
1、涉及领域
屈臣氏的线下业务主要聚焦于健康、美妆与个人护理三大核心板块,同时延伸至部分生活方式产品。
(1)美妆与护肤
涵盖护肤、彩妆、香水、个人护理工具等产品;
与国际美妆品牌和本地品牌合作,提供中高端与大众化并行的商品选择;
引入独家合作及自有品牌产品,提升差异化竞争力。
(2)健康与保健
包括维生素、营养补充剂、非处方药及健康食品;
在部分市场配备药房服务,提供处方药调剂、健康咨询和基础诊疗支持;
结合线上App推广健康管理计划与会员健康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图源:屈臣氏
(3)个人护理与生活用品
涵盖洗护发、口腔护理、沐浴清洁、女性护理及婴儿护理等高频消费品类;
提供剃须、卫生纸、棉签等日常用品,满足家庭及个人的基础需求;
在部分门店增加季节性与快消品陈列,提升顾客一站式购物体验。
从整体表现来看,屈臣氏线下门店以高密度布局和便利性为核心优势,强调“快速触达+多品类选择”,并通过会员体系与数字化工具推动门店销售增长。尤其在亚洲市场,美妆与健康品类持续保持增长势头,是线下业务的核心驱动力。
2、商业模式
屈臣氏的商业模式以“健康美妆零售+会员体系+数字化赋能+全渠道融合”为核心,形成差异化的消费体验与市场竞争优势。
(1)会员体系驱动
屈臣氏在多个市场推行“Watsons Club”会员计划,会员可享专属折扣、积分累积、生日礼遇及定制化优惠;
通过大数据分析会员消费习惯,提供个性化推荐和精准营销,提升复购率与顾客黏性。
(2)多品牌组合与自有品牌发展
店内销售涵盖国际美妆、健康和个人护理品牌,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推出自有品牌如Watsons、Skin Advanced等,强调高性价比与差异化优势;
自有品牌贡献度逐年提升,增强毛利率并提升品牌控制力。

(3)技术赋能与智能零售
移动端App与小程序支持扫码购、线上下单、到店自提及即时配送;
通过AI技术进行皮肤测试、虚拟试妆镜和智能推荐,提升消费者体验;
在部分市场尝试无人收银与数字化营销工具,推动线下门店智慧化转型。
(4)全渠道融合与O+O战略
以“Offline plus Online(O+O)”战略为核心,强调门店体验与线上便利相结合;
顾客可在线浏览、比价与下单,选择到店取货或快速配送,实现多场景覆盖;
在东南亚及中国市场强化电商平台与本地即时零售合作,扩大触达范围。
近年来,全球健康与美妆零售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根据Statista数据,2025年全球美容与个人护理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6,771.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3.37%;在线销售将占美容和个人护理市场总收入的30%。
在这一进程中,屈臣氏集团凭借其庞大的门店网络和广泛的市场覆盖,继续保持在健康与美妆零售商的领先地位。
1、屈臣氏行业优势
(1)全球最大规模与覆盖范围
屈臣氏在28个市场经营超过16,500家门店,涵盖亚洲和欧洲主要国家,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健康与美妆零售网络。这一庞大布局不仅使其触达广泛消费者群体,还强化了其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保障了价格与产品的竞争力。
(2)零售品牌协同效应
屈臣氏旗下经营Watsons、Superdrug、Kruidvat等多个零售品牌,涵盖不同国家和消费层级,形成多品牌协同效应。这种布局使集团能够在不同市场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并增强抗风险能力。
(3)全渠道零售能力
屈臣氏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电商平台与移动应用,优化到店自提和即时配送服务,形成完整的全渠道购物体验。这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便利性,也帮助集团在数字化浪潮中保持竞争优势。

图源:屈臣氏
(4)自有品牌与差异化产品
屈臣氏大力发展自有品牌,提供性价比高、独具特色的健康与美妆产品,逐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自有品牌业务的增长不仅提升了利润率,还强化了消费者对集团的忠诚度。
(5)会员与数据驱动的消费生态
屈臣氏在多个市场推行会员计划,通过积分、优惠与专属服务增强消费者黏性。依托庞大的用户数据,集团能够精准分析消费趋势,优化选品和营销策略。
2、市场竞争激烈
尽管屈臣氏在全球健康与美妆零售市场保持领先,但在行业竞争格局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仍面临来自多方的挑战。
(1)丝芙兰(Sephora)
作为全球知名高端美妆零售商,丝芙兰凭借丰富的高端品牌组合和沉浸式门店体验,在高端市场对屈臣氏形成直接竞争。
(2)Boots
英国药妆连锁巨头Boots在欧洲市场与屈臣氏高度重叠,其在药品与健康产品方面的优势对屈臣氏构成压力。

(3)本土药妆连锁
在亚洲和欧洲多个市场,本土药妆连锁品牌凭借贴近消费者的服务与价格优势,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对屈臣氏的扩张形成掣肘。
(4)新兴跨境电商与DTC品牌
以Shein、Temu、TikTok为代表的新兴电商平台,以及一批DTC美妆品牌,凭借价格优势与个性化产品迅速崛起,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图源:屈臣氏
3、面临其他挑战
除了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屈臣氏集团还需要应对以下方面的压力:
(1)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对健康、美妆和生活方式的关注点在持续演变,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加重视个性化体验、天然成分以及环保理念。屈臣氏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组合,提供多样化和符合趋势的商品,才能留住现有顾客并吸引新客群。
(2)供应链与成本压力
疫情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暴露了供应链的脆弱性,运输延迟、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国际贸易政策变化,都可能推高产品价格。屈臣氏需要建设更具韧性的供应链,同时通过与供应商紧密合作来分担部分成本,以维持价格竞争力。

图源:屈臣氏
(3)数字化转型挑战
虽然屈臣氏在全渠道零售方面已有布局,但在电商平台优化、数据分析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等方面仍需加快步伐。若不能及时推进数字化,将可能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失去优势。
(4)可持续发展压力
随着社会对环保和企业责任的关注度上升,屈臣氏需要在运营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如减少塑料包装、引入环保产品和推广绿色门店。若无法顺应这一趋势,可能会影响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
4、未来行业趋势
(1)线上购物持续增长
电商和全渠道融合已成为零售业的核心趋势,更多消费者倾向于通过线上平台完成购物。屈臣氏需进一步强化自有电商平台,同时加大对移动应用的投入,提升购物便捷性。
(2)移动端成为主战场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移动购物成为主流,消费者更注重即时性和便捷性。屈臣氏未来将继续优化移动端应用,提升下单、支付和配送体验。
(3)个性化与体验导向
当下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服务和沉浸式体验,期望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商品推荐。屈臣氏将依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个性化的线上线下购物体验。
(4)绿色消费成为主流
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消费选择的重要标准,环保、低碳和健康相关的商品需求上升。屈臣氏将通过增加绿色产品、推广环保包装和强化企业责任来应对这一趋势。
(5)健康与美妆融合发展
健康与美妆正在交叉融合,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内外兼修的健康生活方式。屈臣氏将在有机产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