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料变爆款!椰子碗背后的千万美金生意

你或许很难想象,一枚废弃椰壳,如今正成为欧美年轻人餐桌上的新宠。
它从无人问津的农业废料,摇身一变成众多博主镜头下的主角,在一张张色彩鲜明的照片中,收割着大量目光。
在Ins上,#smoothiebowl与#coconutbowl的组合帖层出不穷。椰壳天然的纹理,搭配着艳丽的莓果、软糯的香蕉与细腻的奇亚籽,营造出既自然又精致的健康生活美学。
而在TikTok上,#coconutbowls话题内容接近3000条,播放量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博主将其视为“无塑生活”的标配道具,椰子碗逐渐从餐具器皿进化为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
伴随这股风潮,多个品牌纷纷入局。其中,2016年创立的Coconut Bowls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玩家之一。截至目前,其产品已售出超百万件,触达全球150多个国家,营收突破千万美金。
与此同时,Jungle Culture、Rainforest Bowls等品牌也相继推出椰子碗产品,共同在欧美市场掀起了一场热潮。
那么,一个原本被丢弃的椰壳,究竟是如何火出圈?又靠什么撑起了千万级市场?
椰子碗从农业边角料到千万级市场单品的跃迁,绝非偶然。它的走红,本质上是对当代消费趋势、社会情绪与文化偏好的精准呼应。
从根本上看,全球范围内的环保意识觉醒,为椰子碗的走红铺就了底色。
当塑料污染、资源浪费成为公共议题,消费者对“产品是否环境友好”的敏感度也在日渐提升。在TikTok上,#ecofriendly、#zerowaste、#sustainability等话题持续高热,足以印证用户对可持续议题的关注。
图源:TIKTOK
椰子碗正是顺势而生的典型产品。它以废弃椰壳为原料,不需要额外砍伐或高能耗制造,并且自带“再利用”的环保标签。
这种“变废为宝”的叙事天然具备情绪穿透力,既能唤醒用户对生态议题的共鸣,也为消费者的环保想象提供了有力承托。
但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不仅是环保意识的觉醒,更是“环保可以很轻松”的可能性。
据Deloitte调查,约64%的Z世代表示,愿意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调整自身的消费行为,但不打算彻底革新生活方式。换言之,他们渴望参与环保,却希望这个过程足够轻松,不必付出过多额外成本。
麦肯锡报告也曾指出,近半数的Z世代消费者愿为可持续商品支付溢价,但更偏好不费力的解决方案,例如选择环保包装、购买再利用商品等。这意味着,一个环保产品想要赢得市场,不仅要有理念支撑,还要易于融入日常生活。
椰子碗恰好就做到了这一点。它不要求消费者牺牲便利或舒适,反而能够为其提供更有趣、更美观的饮食体验,堪称理想中的“无痛环保”。
图源:Coconut Bowls
除此之外,社交媒体的推动力同样关键。在社媒的作用下,椰子碗早已超越了功能性餐具的范畴,成为一种人设道具。在Ins、TikTok等平台上,博主们用它搭配植物基饮食、冰沙碗与燕麦早餐,构建出自律、可持续的生活图景。
这恰恰是营销理论中“道具经济”的鲜活例证。消费者买单的不只是产品的功能,更是它所承载的价值符号与身份标签。在这样的语境下,椰子碗已然成为一种“信号型商品”,用以传递审美趣味和价值立场。
也因此,它得以从一件原始的椰壳,跃升为社交媒体上的审美硬通货,拥有了可观的溢价空间。这也解释了为何国内均价5元的椰子碗,在欧美市场能轻松卖到10-20美金。
图源:Coconut Bowls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趋势也投射出欧美市场对“热带东方感”的持续偏爱。自然材质、粗粝纹理、手工打磨的制作方式,既契合当下流行的自然主义审美,也呼应了消费者对慢生活与手工文化的向往。
从巴厘岛的藤编包,到斯里兰卡的草编拖鞋,再到如今风靡的椰子碗,热带元素不断地被赋予纯粹、自然、返璞归真的文化意义,并被转译为一种精致的生活趣味。
归根结底,这只椰壳之所以能够撬动起千万级市场,不在于它本身是什么,而在于它精准踩中了环保意识觉醒、消费行为转型、社交表达进化与文化审美转向等多重趋势。
在这个逐渐成型的环保碗具市场中,有一个品牌不是跟风而动,而是率先入局,抢占先机。
2016年,澳大利亚创业者Jake在一次巴厘岛的旅行中,受到当地回收椰壳的习俗启发,创立了Coconut Bowls。
彼时,环保消费尚未成为主流,但他已经开始探索如何将可持续理念落地为现实的消费选择。
如今,Coconut Bowls产品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累计营收突破2000万美元,成为椰子碗赛道的代表性品牌。
一颗废弃椰壳的“重生”
品牌方舟了解到,Coconut Bowls的核心产品——椰子碗,是以废弃椰壳为原料,由产地工匠手工打磨而成。不同于工业化批量制造的环保器皿,它保留了材料的自然纹理,因此每一只碗都独一无二。
从挑选无裂纹的椰壳开始,经过切割、抛光、清洗与晾干,每一道工序都保留了椰壳的天然质感,也展现了纯手工艺的温度。
在椰子碗获得市场认可后,Coconut Bowls也围绕着“天然”这一核心理念,陆续推出竹制刀叉、吸管、杯具等日用器皿,同时延伸出雕刻款椰碗、椰壳蜡烛等更具生活美学的产品,进一步强化品牌气质。
图源:Coconut Bowls
此外,Coconut Bowls还通过推出电子食谱与料理指南等内容产品,鼓励用户将椰碗用于日常饮食,加深用户与产品在使用场景中的连接。
在服务层面,Coconut Bowls也展现出对可持续理念的执着。所有椰碗产品均承诺终身质保,损坏可免费更换,由此引导用户长期使用,避免浪费,进一步强化“少即是多”的环保意识。
从Esty起步,到全球DTC
Coconut Bowls最初在Etsy上线,快速吸引了一批关注可持续生活的种子用户,并收集到关于产品材质、定价、包装等维度的初始反馈。
在Etsy验证了市场需求后,Coconut Bowls果断转向独立站,试图摆脱对平台流量的依赖,着力打造品牌专属的内容阵地。
为了让品牌价值深入用户心智,Coconut Bowls还会结合如“Plastic Free July”(无塑七月)等环保节日,策划专题内容与限时优惠,不仅强化环保品牌形象,也借此撬动用户情绪,提升转化效率。
图源:Coconut Bowls
在巩固线上直销模式的同时,Coconut Bowls也积极拓展线下业务。通过官网开设的Wholesale页面,与全球各地有机餐厅、精品咖啡馆、瑜伽工作室等健康生活方式品牌建立合作。
例如,夏威夷人气果昔碗品牌Sunrise Shack,长期在门店使用Coconut Bowls作为餐具,使椰子碗在健康消费人群中获得了极高的线下曝光。
社媒上的生活方式叙事
Coconut Bowls从不将自己简单定义为餐具品牌,而是致力于构建可实践、可分享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Coconut Bowls的爆发点源自《Shark Tank Australia》的节目曝光。节目播出当天,其独立站访问量便突破5万,订单量激增,迅速打开大众市场。这场高强度曝光,不仅为其赢得了销量,更让品牌的环保形象愈发鲜明。
图源:Coconut Bowls
而真正让这种理念渗透进用户日常的,是Coconut Bowls在社交媒体上构建的生活叙事。其Ins官方账号现已积累64.6万粉丝,通过持续输出以植物餐、冰沙碗、燕麦早餐为主题的视觉内容,营造出风格统一、视觉治愈的生活场景。
为了让这种场景渗透得更精准,Coconut Bowls不依赖传统头部明星代言,而是与健康、美食、环保等垂类内容创作者深度合作,让他们通过生活化视频呈现产品使用场景,从而激发潜在消费者的兴趣。
图源:TIKTOK
而要让用户从感兴趣走向深度参与,关键在于社群运营。Coconut Bowls为此推出会员体系与“Coco Community”用户社群,目前已聚集超10万名成员,持续为品牌提供真实的UGC内容与社交影响力。
在消费趋于情绪化、环保理念日益深化的当下,椰子碗之所以能够走红,并非因其功能创新,而在于它为大众的环保想象提供了一个具象而温暖的载体。
从热带土地的边角废料,到欧美餐桌上的健康生活象征,它完成了从原始材料到文化符号的跃迁,回应了当代年轻人对轻松环保、生活美感,以及身份认同等多重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