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由扫地机领衔的家庭智能清洁市场愈杀愈红,出海机器人品牌的战场正从室内扩张至欧美人的后花园。
在这一大风四起、红利涌动的赛道上,无数资本热钱滚滚而至,也吸引着一众机器人企业扎堆进场。从富世华、宝时得等传统厂商,到汉阳科技、长曜创新等初创品牌,再至以科沃斯、追觅为代表的智能清洁巨头,无数新老势力正汇聚在欧美人的草坪上。
但这片绿荫并非畅通无阻,在商机迸发的同时也处处蛰伏着风险与未知数。众多资本与厂商竞相入局的火热态势背后,也有不少玩家半道折戟,黯然离场。
就在近日,一家创立于2022年的割草机器人公司轰然倒下。引发无限唏嘘之际,也悄然拉开了行业生死淘汰赛的序幕。
5月13日,一封来自割草机器人公司森合创新创始人的公开信引起业内哗然。
据创始人李畅自述,由于团队重组、制造难题以及资金限制等多方意外情况,目前公司已经走到了无法继续运营的地步。
品牌方舟了解到,森合创新在亚马逊上的销售链接已于5月10日后下架。目前在Kickstarter的产品众筹链接下,大批参与募资的用户正联合留言发起退款申请。
无力承担巨大运营压力和财务重负的森合创新,轰然倒在了这片火热赛道的半路上。这一路走来,森合创新究竟都经历了什么?
公开信息显示,森合创新成立于2022年,旗下品牌聚焦于海外家庭户外服务场景,主营无边界智能割草机产品。
尽管资历尚浅,但这家年轻企业的背景却并不简单。据悉,其核心团队成员来自云鲸智能、大疆创新、百度、小鹏汽车等知名大厂,创始人李畅是云鲸智能的创始人员之一,后续还曾就职于追觅科技。
也正是这两段工作经历,让他萌生了探索庭院机器人赛道的想法。经过为期两年的技术钻研与产品耕耘,森合创新首款割草机器人Oasa R1于2024年6月在Kickster正式上线。
平台数据显示,Oasa R1割草机器人定价1199美金,上线一个多月累计获得1790人支持,众筹金额超230万美金。
除了一经起步引起不错的海外消费者反响外,资本也对这家新兴初创企业颇为看好。据业内报道,森合创新曾斩获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由蓝驰创投和小熊电器领投。
而森合创新之所以能够受到资本青睐,当然离不开产品本身。
割草机器人赛道高手如林,而为了与明星厂商们同台竞技,森合创新选择从差异化路径突围。官方信息显示,Oasa R1是全球首款滚刀式机器人割草机,产品的核心卖点便在于技术创新突破。
具体来看,森合创新旗下割草机器人采取了多方面创新设计。首先是相较于市面上多配备旋转刀片的竞品,Oasa R1开创性地使用了滚刀刀片,可以实现干净利落的剪刀修剪,有效减少草坪压力并减少磨损,在高效打理的同时保证切割质量,维护草坪的美观度。
其次是搭载全球革命性的自动重磨系统,有效降低用户的维护成本。据森合创新透露,其开发的声纹检测算法可以确保刀片精准对齐,并通过电机反向旋转自动进行反向磨削。
最后是技术层面的差异化突破。Oasa R1采用激光雷达+视觉感知方案,在尖端语义分割技术的赋能下,R1 可以“看到”周围环境,精准识别草地、障碍物甚至边缘。
可以看到,森合创新自诞生之初便走技术创新驱动的高端化路线,通过对传统割草机器人使用痛点的深入洞察,为追求草坪精细化维护的欧美家庭打造差异化产品,量身定制相应的解决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看上去势头正好,前景一片光明的森合创新,又为何会一步步走到陨落的境地呢?
从创始人李畅的公开信可以看到,“资金”成为了被频繁提及的关键词。而深入了解就会发现,森合创新的资金压力来自很多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割草机器人是一个烧钱的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物流履约以及技术升级等多个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底蕴不深厚的初创企业而言很容易陷入财务重压。
事实上早在前期开发阶段,森合创新便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公司资金有限,但市场营销、产品推广、甚至早期众筹等都需要钱。尽管森合创新在仅剩三个月的运营时间里获得割草机器人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并将之投入产品研发与生产环节中,但最终只完成了订单的一小部分交付量。
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述,为了能从明星云集的割草机器人赛道中突围,森合创新一直致力于打造差异化产品,开创性地为产品搭载了卷轴刀片和自动重磨系统。但创新犹如一柄双刃剑,随之而来的是,森合创新也为自身的创新追求付出了成本高昂的代价。
虽然滚刀刀片相较于传统的旋转刀片拥有切割效率与质量兼具的优点,但其精密机械结构对工艺要求较高,费用是后者的2~3倍,导致整机生产成本被进一步推高。
值得关注的是,高昂的人力成本同样是造成森合创新资金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业内报道,森合创新团队规模近50人,其中软件人员平均年限高达七八十万。目前在招聘软件上,森合创新在招岗位24人,目标多是高端技术人才,且基础月薪普遍不低于2万。
当然,不仅仅是资金危机带来的运营重压,森合创新的产品自身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缺陷。
纵观森合创新的技术方案,采取的是激光雷达+视觉感知模式,同样与市面上的竞品形成差异化路线。不过有业内消息称,森合创新使用的是成本相对较低的单线激光雷达,其弊端在于在强光下性能不稳定,且视觉算法依赖海量数据训练,一旦数据积累不足就会导致软件短板。
与此同时,森合创新Oasa R1割草机器人最大作业面积仅1000平方米,而欧美家庭草坪普遍在1000平方米以上,因此产品适用场景受限,相较于竞品在作业范围方面竞争力薄弱,难以充分满足主流市场的需求。
在这样的短板下,森合创新的产品在思路上创新有余,但实际打造过程中用户体验及产品可靠性却不足。
除了上述问题,森合创新在市场策略决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失误。
随着割草机器人行业风口愈演愈烈,近几年来越来越多新玩家竞相涌入赛道,再加上富世华、宝时得等老牌厂商长期垄断欧美市场份额,新老势力的双重挤压之下,行业内卷态势正不断升级。
而相较于欧美本土巨头以及国内出海头部品牌,森合创新的品牌壁垒与渠道能力较为薄弱。品牌方舟了解到,森合创新主攻德国和美国市场,主要依赖众筹平台Kickstarter和亚马逊等线上平台进行销售。
作为对比,追觅科技、科沃斯等出海品牌都已在海外建立了成熟的分销网络,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品牌竞争。而相比之下。森合创新的渠道拓展显然较为乏力,缺乏本土化渠道建设,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也自然较低。
整体来看,森合创新的品牌定位虽然强调技术创新,但供应链、成本控制、渠道能力等环节的竞争力不足,缺乏夯实的护城河,也因此难以和竞品形成差异化。
诚然,割草机器人赛道的风很大。Strai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割草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90.3亿美元,预计在2033年将增长192.1亿美元。
随着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期,无数出海玩家蜂拥而至。根据业内统计,从2019年~2024年,进军割草机器人赛道的国内企业累积超30家。
迈入2025年,各大头部厂商的割草机器人业务捷报频传:追觅科技割草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0万台;九号公司旗下Segway Navimow智能割草机器人2024年营收8.61亿元,同比暴涨283.92%......
但不可否认的是,割草机器人的水也很深。
割草机器人行业发展至今近数十年,并不是一门刚刚冒头的新生意。但就目前的市场规模体量和商业化程度而言,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业格局未定,也充满着诸多未知数。
从产品端来看,割草机器人复杂度较高,在产品生产、技术研发、供应链、营销推广、售后服务等环节均面临着诸多考验,从前期开发到正式上线的决策链条较长,费时耗力又烧钱。
因此很多初创企业由于底蕴不足而半道折戟,而能够活到最后,并成功站稳脚跟的,往往都是基本盘稳固,资金与资源实力雄厚的企业。